易良品

易良品(1914―1943),湖北麻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曾参加长征。1940年任八路军新编第七旅旅长。1942年调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在对日作战中,率部屡立战功。

易良品

1943年3月,易良品参加完在冀县刘庄召开的政工会议后,在枣南县杨庄宿营时被敌人包围,突围时中弹负伤。3月25日,因伤势恶化牺牲,年仅29岁。

湖北省麻城县万义乡(现归属乘马岗镇)易家畈村人。自幼在本村读私塾,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市第三师范。他思想进步,求知欲强,经常接近进步老师和学生,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经老师王树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邱家畈、易家畈小学任教。

1926年大革命进入高潮,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大革命,率先在东岳王庙、邱家饭、易家畈建立农民协会,成立自卫队。

1927年11月3日参加了鄂东特委在黄安七里坪文昌馆召开的黄麻两县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会后,深入到各区乡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打击地主豪绅的反动武装,夺取枪械,武装农民,发动武装起义。

1928年1月1日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同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他任九十一团排长。

1930年5月所在的红一师,参加了对六霍、广水的出击作战。战斗中冲锋在前,率先切断敌人的去路,歼灭敌人一个营,受到上级表扬。同年冬,随红一军粉碎了敌人10个师的围攻。

1931年初任红四军红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连长,带领全连战士参加了红四军反对敌人第二次围剿的作战,战役结束后,被提升为一营副营长。

1932年任红四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一营营长,不久提升为团长。

1934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团政治委员。曾参加长征。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一团团长。

「卢沟桥」事变后所在的部队赴陕西三原地区集结待命,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后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6月「抗大」毕业,分配到一二九师随营学校任校长。

1940年5月冀南军区将冀南地区部队主力,统一编成四个野战旅,任新七旅旅长。所领导的新七旅三个主力团,在华北敌后主战场上,转战各地,顽强拚搏,畏震敌胆,屡立战功,成为冀南平原抗战的主力之一。

1941年2月冀南军区新组建了第六军分区,他兼任分区司令员。

1942年敌人反复进行「扫荡」,使我根据地遭受严重的摧残。率领新七旅3个团和直属大队以及骑兵团部队,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率领部队打了许多胜仗,领导下的十九团,由于在对日作战中屡建战功,被十八集团军总部誉为「冀南战斗模范团」;同年6月新七旅与六军分区合并,任六分区司令员。

1943年3月,易良品参加完在冀县刘庄召开的政工会议后,在枣南县杨庄宿营时被敌人包围,突围时中弹负伤。3月25日,因伤势恶化牺牲,年仅29岁。

牺牲的噩耗传到第六分区,军政领导、部队官兵和民众无不感到万分痛惜。

1943年4月12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向全边区人民报道了易良品牺牲的不幸消息。

1949年11月1日易良品烈士的忠骨被移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