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

海蛇(拉丁学名:Pelamis platurus)属于爬行纲海蛇亚科,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

海蛇喜欢栖息在大陆和岛屿周围的浅水中。它长约60厘米至1米,肌肉柔软,黄褐色,表面有非常细的粒状鳞片。它分布在大洋洲北部和南亚半岛之间的水域,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湾和海南、台湾、广西、广东和福建的沿海水域。

海蛇

在蛇类演化的早期阶段,地球上曾出现过巨大的海蛇,这些大海蛇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就灭绝了,仅留下为数不多的的化石,作为它们旧日曾活在世上的见证。

海蛇长1.5-2米。躯干略呈圆柱形,身体细长,后端和尾部扁平。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有55-80条黑色环带。海蛇的鼻孔在吻端,向上抬起,这样只要头部离开水面,就能呼吸到空气(海蛇和陆生蛇一样,用肺呼吸)。海蛇游泳时左右摆动,拨水前进,游泳速度非常快。它的身体比陆生蛇扁平。游泳时,腹部可收缩,使身体呈三角形棱柱状,以减少前进阻力。蛇尾也是侧扁的,这是它强大的游泳器官。它的两个鼻孔有一个可以随时打开的瓣膜,可以防止海水从鼻腔进入体内。一次吸入足够的空气后,它可以潜泳很长时间。舌下有盐腺,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盐。鳞状皮肤也比陆生蛇厚,以防止海水侵入。

海蛇

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下潜的深度可达140米,但是常在30米深以内的浅海海域活动,水深超过100米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以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其肺部发达的贮气部几乎纵贯腹腔而达泄殖腔孔,这可为它们在水下提供充足的氧气。浅水海蛇潜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头来,很快吸上一口气就又潜入水中。深水海蛇在水面逗留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傍晚和夜间,它们潜水的时间可长达2~3个小时。

海蛇一般吃海中的软体动物,有的以掘穴鳗额为食。还有的喜欢吃鱼卵,这类海蛇的牙齿又小又少,毒牙和毒腺也不大。还有些海蛇很喜欢捕食身上长有毒刺的鱼,在菲律宾的北萨扬海就有一种专以鳗尾鲇为食的海蛇。

在海蛇的生殖季节,它们往往聚拢一起,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长蛇阵,这就是海蛇在生殖期出现的大规模聚会现象。 有的港口有时会因海蛇群浮于水面而使整个港口沸腾起来。完全水栖的海蛇繁殖方式为卵胎生,直接产于海水中,每次产下3~4尾20~30厘米长的小海蛇。

海蛇

海蛇也有天敌,海鹰和其它肉食海鸟食捕海蛇。它们一看见海蛇在海面上游动,就疾速从空中俯冲下来,衔起一条就远走高飞,尽管海蛇凶狠,可它一旦离开水就没有进攻能力,而且几乎完全不能自卫了。另外,有些鲨鱼也以海蛇为食。

海蛇

海蛇

海蛇的毒液属于最强的动物毒。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蛇毒成分主要为神经毒素,也是蛇毒研究的重要对象。

海蛇的毒液中可以提炼出抗蛇毒的血清,还可以分离出一种能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酶,对心脑血管疾病可起疏导作用。海蛇皮可制胶囊,脂肪可炼油,肉可供食用。海蛇又是一种很好的药品,加中草药浸酒,有祛风活血、治疗风湿的功效。

世界上存在海蛇仅有49种,它们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为剧毒蛇。世界上大多数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亚各半岛之间的水域内。少数几种海蛇,如长吻海蛇、青灰海蛇、环纹海蛇和青环海蛇等在温带海域中也经常见到。

中国沿海分布着扁尾海蛇亚科和海蛇亚科的16种海蛇:龟头海蛇、棘眦海蛇、棘鳞海蛇、兰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青环海蛇、长吻海蛇、青灰海蛇、平颏海蛇、小头海蛇、海蝰环纹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半环扁尾海蛇等。

海蛇

海蛇通常的栖息地是热带和温暖的水域,靠近海岸、礁石、珊瑚区等半咸水食物丰富的河口地带。因为这是他们可以避难和感到安全的地方。

海蛇的摄食习性与它们的体型有关。以掘穴鳗鲡为食的海蛇几乎是一些身体粗大,脖子细长,头也小的海蛇。以鱼卵为食的海蛇牙齿又小又少,毒牙和毒腺也不大。一些生活在菲律宾北萨扬海的海蛇,它们以鳗尾鲇为食的,喜欢捕食身上长有毒刺的鱼,鳗尾鲇身上的毒刺刺人非常痛,甚至能将人刺成重伤,可是海蛇却不在乎,除了鱼类以外,海蛇也常袭击较大的生物。

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