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

薏苡[yì yǐ](学名:Coix lacryma-jobi L),又称菩提子、五谷子、草珠子、大薏苡、念珠薏苡、念珠薏苡,是禾本科、薏苡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与太平洋岛屿,世界的热带、亚热带、非洲、美洲的热湿地带均有种植或逸生,在中国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多生于湿润的屋旁、池塘、河沟、山谷、溪涧或易受涝的农田等地方,海拔200~2000米处常见。

薏苡秆直立,高1~1.5米,约有10节。叶鞘光滑,上部叶鞘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花单性,异穗同株,为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腋生成束,雄蕊3枚,常退化;雌蕊有长花柱雄穗为复穗状花序,花药为桔黄色。外包以骨质念珠状总苞,小穗和总苞等长,能育小穗第一颖下部膜质,上部厚纸质,先端钝,具多脉。颖果饱满,总苞甲壳质,易破,先端具颈状喙。花果期6-12月。

薏苡

薏苡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栽培品种之一,可药食兼用,其果实、根、叶均可入药,其种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其根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通淋,利湿杀虫等功效。此外,薏苡还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高,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大量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延缓衰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防治癌症、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可作为癌症病人半流之食和老人之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薏苡属(Coix)是禾本科(Gramineae)中的一个小属,全世界约10种,主产热带亚洲。其中薏苡(Coix lacryma-jobi L.)是中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禾本科植物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薏苡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沼生(水生)植物,因此,薏苡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沼泽地。因此印度、东南亚和中国很可能是薏苡的初生中心或次生中心。

在中国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过大量薏苡种子,说明薏苡为华夏民族栽培最早的作物之一,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培历史事实上,早在周朝以前就有栽培薏苡,《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gān]琪树,不死树…又有离珠,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又曰「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有木禾」,所谓「木禾」即指薏苡。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也有记载薏苡的药用历史,之后历代的本草中均有记载。据《明清通志》及《植物名实图考》等记载,距今五六百年前,苏、皖、赣、闽、鄂、鲁、京、冀、豫、吉、辽、蒙、川、陕、粤、桂、滇等均有种植。在近20年来薏苡广泛栽培于南北各省区,即除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未见报道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

薏苡为一年生粗壮草本。

薏苡

茎: 须根黄白色,海绵质,直径约3毫米。秆直立丛生,高1-2米,具10多节,节多分枝。

薏苡

叶: 叶片呈线状披针形,叶鞘短于其节间,无毛;叶舌干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扁平宽大,开展,长10~40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中脉粗厚,在下面隆起,边缘粗糙,通常无毛。

薏苡

花: 总状花序成束腋生,从上部叶鞘内抽出,花单性,异穗同株,雄小穗覆瓦状排列于总状花序上部的各节上,雌小穗位于总状花序的基部,包于卵形的总苞中,总苞质硬而光滑,总苞卵圆形,长7~10毫米,直径6~8毫米,灰白色蓝紫色或黑色;雄小穗2~3对,着生于总状花序上部,长1~2厘米;无柄雄小穗长6~7毫米,第一颖草质,边缘内折成脊,具有不等宽之翼,顶端钝,具多数脉,第二颖舟形;外稃[fū]与内稃膜质;第一及第二小花常具雄蕊3枚,花药桔黄色,长4~5毫米;有柄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或较小而呈不同程度的退化。

薏苡

薏苡

果:颖果外包坚硬膜质的总苞,圆形或卵圆形。果内种子1粒,广卵形或矩圆形,乳白色。果内含种子1粒,呈广卵形或圆形,种皮红色或淡黄色,种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毫米,宽3~6毫米,直径4~5毫米。表面光滑,为乳白色,有淡棕色点状种脐。质坚硬,断面为白色,气微,味微甜。内部胚和胚乳为白色、糯性,有粘牙之感。

薏苡

薏苡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与太平洋岛屿,世界的热带、亚热带、非洲、美洲的热湿地带均有种植或逸生,多栽培于澳大利亚、巴西、古巴、韩国等地。

薏苡在中国除辽宁、河北、福建、江苏等主产区外,河南、陕西、云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都有大面积栽培。

薏苡是一种湿生性植物,其适应性较广,抗逆性较强,在湿润的屋旁、池塘、河沟、山谷、溪涧或易受涝的农田等地方,海拔200~2000米处常见。花果期6~12月。它性喜温和凉爽气候,忌高温闷热,不耐寒。发芽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为80%~90%以上。薏苡的根系属须根系,显湿生特性,忌干旱。如遇干旱,植株生长缓慢,叶缘卷缩,叶尖干枯,严重时植株枯萎。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水田和旱田均可种植,但以向阳肥沃的壤土或黏壤土有利于薏苡的生长,同时忌连作,一般不与其他禾本科作物轮作。薏苡根系的寿命较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薏苡根还具有宿存性,宿存根在翌年仍可正常生长,产生地上植株并开花结实。种子寿命为2~3年。

薏苡

薏苡用种子繁殖,春播和夏播均可,在播种繁殖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生育期长,产量较高,播种前要对种子处理和消毒种子,为促进种子萌发和防治黑穗病,早熟种可早播,晚熟种可晚播,播种一般采用大田直播或条播,也有采用育苗移栽的。后再在垄上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播后必须镇压。

育苗时间因品种而异,可在4~6月份采取地膜覆蓋进行育苗。首先整好苗床,撒播育苗,稍覆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30~40天后,可进行移栽,最好在阴天或傍晚带土进行移栽。约一周后即可成活、返青。

薏苡的组培快繁体系主要利用薏苡幼嫩花序、花药、叶片、气生根以及胚轴获得愈伤组织和分化出再生植株进行。将外植体切成一定长度的茎段并消毒,接种到培养基中定期观察愈伤组织的诱导状况。一个月左右,可将愈伤组织转移至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再将增殖愈伤组织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后接种到1/2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再经过炼苗后即可将其移栽至田中。

薏苡花单性,雌雄同株,其花药壁的发育属单子叶型。此外,薏苡是异穗植物,同一花序中雄小花先熟,与雌小花不同步。薏苡为异花授粉植物,且雄花枝太软,往往还要靠风媒进行传粉授粉,常因授粉不良,导致空秕[bǐ]粒增加、产量不稳定。

薏苡的适应性强,水田和旱田均可种植,但最适宜选择向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种植薏苡。前茬作物以豆科、十字花科及根茎类作物为宜,不能连作,通常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前作收获后及时进行耕翻,施肥,将土地深耕、耙细、整平,一般只开排水沟不需起畦[qí],也可做平畦。

间苗、补苗:苗高7~10厘米或长出3~4片真叶时可进行间苗,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密留匀;每穴留苗4~6株,遇缺苗及时补栽。

中耕除草:薏苡出苗后要进行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拔节后,为防止植株倒伏,可在封垄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后结合中耕除草清除分枝以下的老叶和无效分蘖[niè]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养分集中。

追肥和灌排水:一般一年生薏苡追肥一次即可。若植株生长粗壮,叶色浓绿,可不追肥。但在抽穗扬花期,最好追肥一次,促进籽粒饱满,提早成熟。在薏苡封行前开沟施入,施后覆土,土壤水分不足时应结合追肥及时浇水。追肥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雨后要浇井水,以降低地温,果实将成熟时停止浇水。

人工辅助授粉:薏苡是异花授粉植物,借风媒传授。在花期每隔3~4天可进行一次人工辅助授粉,进行多次,使花粉飞扬,以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薏苡籽粒成熟时间不一致,可在田间籽粒80%左右成熟变色时收割。收割后的果实除去外壳,碾去果皮,称薏苡仁;收割薏苡后,挖掘其根部,洗净后切段并晒干。

薏苡

薏苡主要病害有黑穗病和叶枯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yù mǐ míng]和黏虫。

黑穗病是薏苡的主要病害。一般苗期不容易发现,随着植株的生长,在茎、叶部形成瘤状体,破坏组织正常生长形成黑穗。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或实行轮作法或用药物杀除;叶枯病。在薏苡的叶和叶鞘,初现黄色小斑,不断扩大使之叶片枯黄。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玉米螟。在薏苡抽穗期,幼虫钻入茎内蛀食健康组织,多造成「白穗」或使植株折断,老熟幼虫在薏苡或玉米茎秆中越冬,造成多代病虫灾害。病害发生时可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法或喷洒农药。粘虫。幼虫会害叶片、嫩茎和嫩穗。发生虫害时多以喷洒农药消灾。

薏苡仁营养价值高且全面,其淀粉含量较高,易溶于水,易消化吸收;此外,薏苡还含有品质优良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是中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常用以煮粥饭、制糕点、酿酒等,老弱病者更适宜食用,还可以促使皮肤润滑光泽,防治皮肤干燥和鱼鳞状皮肤的发生。是著名的食疗佳品。

薏苡

薏苡的根部有药味,对虫、鼠有天然趋避作用,是倍受重视的生态作物。

薏苡是一种古老的粮食经济作物,兼作药用和青饲料。其市场需求量较大,且市场上陆续出现许多薏苡保健品,如:薏苡仁保健酒、薏仁醋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此外,薏苡麸[fū]皮、糠层和外壳结合起来的副产品是良好的油脂来源,薏苡壳经粉碎加工后是一种良好的饲料,适口性良好,可用于饲养蛋鸡,能明显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神农本草经》中薏苡被列为上品,药用价值很高。薏苡的种仁、叶、根可入药,其种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泄泻、风湿痹痛、扁平疣[biǎn píng yóu]、肺痈[fèi yōng]、肠痈等病症;其叶可暖胃益气血;其根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通淋,利湿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石淋、黄疸[dǎn]、蛔虫病等病症。

薏苡

薏苡属有10个种或7个种。中国薏苡通常分为薏米(薄壳栽培类)和川谷(厚壳野生类)两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合著的《中国植物志》将薏苡分为5个种2个变种,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可将薏苡分为三大类,即原始类、野生类和栽培类,下分7个种群。

原始类:水生薏苡,多年生,总苞骨质,无性繁殖为主,野生于水塘、河湾中,主产于广西、云南等省(区)。

野生类:总苞(果壳)骨质、光滑、无脉纹。米质粳[jīng]性,出仁率30%左右。下分4个种群。

小果薏苡:果圆球形,直径3~5mm,壳色浅蓝或浅白;产于海南、广西、贵州等省区。

长果薏苡:果近圆柱形,长7~15mm,宽2~3mm,壳色黄褐色,主产云南。

卵果薏苡:果卵圆形或宽卵形,直径6~8mm,长7~10mm,壳色深褐、淡褐或黑色,产于全国各地。

扁果薏苡(又名菩提予):果扁圆形(蒜头状),直径10~15mm,粒长7~9mm,壳色浅褐、灰蓝或有斑纹,产于全国各省(区)。

栽培类:总苞(果壳)壳质,易破,有脉纹,米质糯性,出仁率60%~70%。下分2个种群。

卵果薏米:果卵圆或宽卵形,宽4~7mm,长7~9mm,顶端有喙,壳色浅褐、紫褐和淡黄色,全国有栽培,主产贵州、广西、福建、云南、辽宁、山东等省(区)。

球果薏米或台湾薏米:果近球形,宽8~10mm,长9~10mm,壳色麦秆色或白色,有的具蓝黑色条纹。产于台湾、广东,贵州也有栽培。

现代研究发现薏仁米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禾本科作物,而且品质优良,富含18种氨基酸;脂肪含量达11.74%,比大米高30倍;所有淀粉易于消化吸收;对有害金属很少富集;富含的薏苡仁脂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等;具有温和的镇痛抗炎作用;其中薏苡多糖可抑制肝糖原分解、肌糖原酵解,抑制糖异生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活性;同时,薏苡还具有抗菌、抗溃疡、止泻以及增强免疫力的活性。

薏苡为华夏民族栽培最早的作物之一,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培历史事实上,华夏民族就是一幅薏苡史,中国祖先最早的图腾崇拜物就是薏苡。所以,华夏文化又是薏苡文化。

古时人们常把它叫作「薏苡明珠」。因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军驻扎交趾,常吃薏苡以避痛气。返京时,车载,拟种植。有人疑为珠宝向光武帝进逸,帝怒,收回马之封爵。后几经申诉,方得雪,故有成语「薏苡明珠」。

中国福建闽西的宁化县栽培薏苡历史悠久,产量很大,是著名的「薏米之乡」。闽北的浦城也是薏苡的主要产区之一,所产薏米质量很好,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