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

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成立于1999年12月16日。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的非正式对话机制,G20由原先的八国集团和其他十三个重要经济体组成。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且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原有的G7机制逐渐无法满足全球经济治理的需求。1999年9月,G7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邀请占全球GDP总量约90%、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80%以上、人口占比约80%的20个主要大国的央行行长和财长参加会议。这个机制的成员由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各占一半,结构相对平衡,显示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逐步重视。2008年的金融危机推动20国集团进一步发展,从上一阶段松散、非正式的国际组织状态,转而开始协调各国政策,发挥实质性作用,峰会正式升级为全球首要经济和金融治理论坛。2010年11月,首尔峰会首次将发展议题设为主要议题,标志着G20进入了新的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阶段,开始走向世界经济恢复之路。2016年9月,G20峰会对于数字化议程的讨论稳步扩大并大幅增长,并更加关注解决不平等问题等。G20峰会的重心从应对危机开始转向预防危机。从2022年开始,G20峰会更加关注新兴国家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除贫困等议题变得更加重要。

G20峰会

G20峰会采用轮值主席国的形式,由金融轨道和夏尔巴轨道两个平行轨道组成,并且设有专门的专家组,参加小组又有不同的独立集体组成,并且有多方利益相关者提出建议,协助20国集团决策进程。G20的成立有助于新兴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促使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强。发达国家则继续通过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扩大保持发言权和影响力,推动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历经1994年墨西哥危机、1997年亚洲四小龙危机(尤其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以及1998年俄罗斯危机后,作为各国财长及央行行长的交流论坛,20国集团于1999年成立。2008年11月,在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引发了经济危机之后,首届G20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自2011年戛纳峰会起,该活动开始每年在主席国选定的城市举行。G20最初主要关注广泛的宏观经济问题,后来将议程扩大到其他紧迫议题,如可持续发展、卫生、农业、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打击腐败等。G20发展的历史沿革具体分为以下关键时期:

第一阶段,从1999年9月至2008年10月这一阶段,称为「部长级会议时期」,在全球化稳步推进时期间,共举办了9次双部长会议,分别在柏林、蒙特利尔、渥太华、新德里、莫雷利亚、柏林、北京、墨尔本和开普敦举行。

1999年9月,G7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华盛顿发表声明,同意邀请占全球GDP总量约90%、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80%以上、人口占比约80%的20个主要大国的央行行长和财长参加会议,旨在推动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稳定,以及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共同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这个机制的成员由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各占一半,结构相对平衡,显示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逐步重视。

1999年12月15日在德国柏林发布的第一份G20公报明确规定:「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的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根据国际机制学者唐纳德·普拉查和雷蒙德·霍普金斯在《国际机制》中对非正式性的定义,非正式性指通过成员国在目标上的趋同或共识,在共同利益和君子协议的基础上相互监督。从国际法上来看,正式和非正式国际机制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协议或承诺是否通过法律达成。G20的非正式性反映出该机制没有法律约束力,而只是一个具有论坛性质的应急机制。因此在初期G20并未受到过多的国际社会的关注,其国际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到了第二阶段,即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的「危机应对时期」,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20国集团的发展。在这阶段的前两年内,美国和英国交替担任联合主席国,分别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和多伦多举办会议。20国集团的配套机制相当复杂,包括约100种会议。20国集团没有常设秘书处,而是实行「三驾马车」的组织模式,即具体事务如会议主题、议程、会期、公报内容的起草以及配套机制的制定等,都需要当届主办国与上一届和下一届主办国共同协商决定。

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新兴市场经济体占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大部分份额,其在全球产出中的比重从20年前的25%增加到近40%。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遏制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发达国家不得不把新兴市场经济体纳入合作对象的考量范围,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

2008年11月15日,20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首届领导人金融峰会,商讨全球金融危机的对策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次峰会结束了20国集团作为松散、非正式国际组织的状态,转而开始协调各国政策,从而发挥实质性作用。20国集团正式升级为全球首要经济和金融治理论坛,成为二十国领导人峰会机制的一部分。

2009年4月2日的伦敦峰会上,20国集团决定自2011年起,将该峰会转变为危机应对的主要磋商和协调平台。从华盛顿到伦敦,再到匹兹堡,国际格局发生了剧变,全球经济不再仅由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开始改变21世纪的世界话语权份额。从此以后,20国集团成为全球领导人共同讨论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的重要平台。为了反映新兴工业国家的重要性,2009年,20国集团的领导人宣布该组织将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第三阶段为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预防机制转型时期」。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发布了《联合宣言》,首尔峰会首次将发展议题设为主要议题,这标志着G20峰会开始进入了新的长效治理转型阶段。

G20峰会陆续在戛纳、洛斯卡沃斯、圣彼得堡、布里斯班、安塔利亚举办。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会是自2008年以来第一次在新兴国家举办的领导人峰会,同时议题也逐渐扩展为讨论消除贫困与发展援助新兴经济体的诉求,以推动这些国家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助推全球经济复苏。

在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的新全球化时期,G20分别在杭州、汉堡、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阪、利雅得和罗马等地举办了6次峰会。这一时期,非西方大国,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如中国、日本、阿根廷和沙特阿拉伯在G20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G20峰会关于讨论数字化治理的议程稳步扩大并大幅增长,并更加关注解决不平等问题等。G20峰会的重心从应对危机开始转向预防危机。G20在全球治理方向的制定、决策和制度发展方面展现出了这种积极的趋势,但在决策的执行方面仍有待提升。

2016年杭州峰会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了行动计划,首次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2019年大阪峰会发表了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明确确认了自由、公平和非歧视的自由贸易基本原则。这从广义上反映出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积极谋求富有价值的解决方法,以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和经济结构转型。

2021年10月31日,G20罗马峰会发布了联合宣言,这是自2008年华盛顿峰会以来篇幅最长的一份宣言,该宣言再次重申了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的地位,以及多边主义在寻找共同解决方案方面的关键作用,例如共同应对疫情等。

从杭州峰会的召开到新冠疫情的爆发,尽管G20的主办国家逐渐偏向多元化,议题覆蓋面也逐步扩大,但各国在应对疫情方面采取的策略不同,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使全球经济前景面临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实行「退出外交」,在全球治理多边建制层面表态退出,导致各国对G20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扩张性政策给部分新兴经济体带来了通胀压力,欧美主要大国在整个经济复苏期未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使得G20机制仍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

从2022年开始,G20峰会连续三年由新兴经济体主办,峰会议题将继续偏向关注新兴国家的诉求。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的印度尼西亚,以及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新兴大国的印度和巴西接续主持举办G20峰会意味着随着亚洲经济的不断崛起,国际格局已逐步向非西方国家转变,同时也表示这次发达国家关心的议题,如气候变化和金融体系稳定等可能会逐步淡化,而新兴国家关心的发展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除贫困等将变得更加重要。如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闭幕式上,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发表了重要演讲。他将峰会的主题定为「Vasudhaiva Kutumbakam」,这是梵语词,意为「世界、宇宙和现实是一体的」。

G20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总量的85%,贸易额超过全球总量的75%,人口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关键平台,G20在塑造和加强全球体系以及应对重大国际经济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一次的G20峰会由轮值主席国主导。最初,G20主要关注广泛的宏观经济问题,但后来议程扩大至贸易、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卫生、农业、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和反腐败等领域。

该集团由来自五大洲的19个国家,再加上欧盟和非洲联盟组成。具体来说,参与的国家包括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墨西哥、韩国、南非、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英国及美国、非洲联盟及欧洲联盟。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卫组织、世贸组织、国际劳工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和经合组织等。

G20轮值主席国肩负一年的重要职责,包括主持G20议程和举办峰会。

G20主要由两个平行轨道组成:金融轨道和夏尔巴轨道。金融轨道的领导者,包括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与他们的团队一起讨论全球宏观经济问题。讨论重点包括全球经济前景和风险管理,以及金融部门改革,如国际税收和融资模式,优质基础设施等议题。夏尔巴人负责领导夏尔巴轨道,全球领导人的特使夏尔巴人协调二十国集团进程。这一架构的主要运作模式是:峰会筹备工作基于协商一致原则进行,由「三驾马车」(即前任、现任和候任主席)共同牵头。

夏尔巴轨道(Sherpa Track)是指由G20各国领导人的特派员领导的一个工作组,其职责是监督谈判、讨论峰会议程要点,并协调大部分工作。其名称取自尼泊尔夏尔巴族,夏尔巴人在尼泊尔山区担任登山导游的角色,他们拥有独特的技巧和经验,能够指导登山者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G20中,夏尔巴轨道的成员通过15个工作组、两个任务组和一个倡议组,将即将讨论和达成的协议带到最终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峰会上。

金融轨道是G20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解决宏观经济问题,并由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监督。在财政领域,设立了七个专门的技术小组,致力于各个专业领域的专攻,并设立了一个任务组,参与促进财政领域的工作。

为了增加非政府利益相关者对G20活动和决策过程的参与,G20也积极推动多元化和包容性,确保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的民众和非政府利益相关者的声音、斗争和要求都有发言空间。为此,G20设立了12个参与小组,举办50多次参与小组会议和其他活动,以促进成员国民众和非政府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G20农业代表小组是在2011年法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成立的,旨在应对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自成立以来,它已经成为加强G20成员间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些合作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至关重要,特别是零饥饿(SDG 2)目标。该小组推动全球问题信息交流与合作,包括粮食安全、营养、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食物浪费和损失、可持续性,以及有韧性和包容性的粮食价值链等内容。

G20反腐败工作组在2010年成立,致力于向G20领导人汇报反腐败工作,并制定最低共同标准,以共同应对腐败问题。该工作组的主要关注点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廉正透明度、反贿赂行为、国际合作、资产追回以及受益所有权透明度。

在2020年的会议上,G20文化部长们首次强调了文化在推进G20议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共同认识到文化与其他政策领域之间的协同作用,并重视文化、文化遗产和创意经济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了进一步推进这一理念,G20在2021年将文化工作组纳入了议程。该工作组旨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作,以支持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数字经济工作组成立于2021年,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启发和广泛指导,以充分利用经济中的数字潜力。该工作组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公众参与,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G20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灾害风险,每年预计损失高达2180亿美元,占基础设施年均投资的9%。虽然G20领导人在宣言中承认减少和应对灾害风险的重要性,但尚未对这一问题做出全面和持续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印度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成立了一个新的减少灾害风险工作组,旨在鼓励G20国家共同努力,进行多学科研究,分享减少灾害风险的最佳实践。

自2010年G20发展议程成立以来,发展工作组一直承担著托管的角色。随着2015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目标,DWG在支持夏尔巴人推动G2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与其他工作流程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期在2030年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2018年阿根廷担任主席期间,教育工作组正式成立。该工作组专注于运用技术工具和数字化手段,推广优质教育,以增强学习效果并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获取。此外,教育工作组还致力于教育融资、建立教育伙伴关系以及推动国际合作。同时,他们与其他工作组如就业组等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跨领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问题。

在法国担任2011年主席国期间,就业工作组正式成立。到了2014年,在澳大利亚担任主席国期间,该工作组被提升为更高级别的组织,并随后在《领导人宣言》中得到正式确认。到了2015年,在土耳其担任主席国期间,就业工作组举行了首次会议。该工作组的核心目标是讨论劳工、就业和社会问题,以促进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和富含就业机会的增长。

在2018年,气候可持续性工作组成立,环境代表会议也在2019年举办。这两个组织都专注于解决各类环境和气候问题,包括资源效率、循环经济、海洋健康、海洋垃圾、珊瑚礁、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水资源管理等。同时,它们也共同致力于研究和实施气候变化的缓解与适应策略。

自2009年起,G20一直将能源视为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并就此展开讨论。2013年,专门的能源可持续性工作组成立,专注于探讨与能源相关的议题。到了2017年,能源议题成为气候可持续性工作组的一部分。而在2018年阿根廷担任主席国期间,能源议题得以独立出来,并通过能源过渡工作组的引导,对能源安全、可获得性、可负担性、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创新、技术及融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德国担任2017年G20主席国期间,健康工作组正式成立,其目的在于加强全球卫生问题的对话,并向G20领导人报告重要议题。该工作组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福利社会,并努力确保当前和未来的世代都能享有公平的健康保障。该工作组涉及卫生系统对紧急卫生事件的应对准备、跨领域的「一个健康」方法、数字健康技术的应用、全民健康覆蓋的推进、国际卫生法规的遵守以及可持续的筹资模式等议题。

2016年,贸易和投资工作组正式成立,其工作重点在于讨论加强G20贸易和投资机制、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全球投资政策合作与协调、以及促进包容性和协调的全球价值链等议题。

考虑到旅游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对实现《2030年议程》的重要性,自2020年成立以来,旅游工作组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地和全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协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G20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应运而生。该工作组的核心任务是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稳定、更具弹性、更均衡的国际金融体系。在韩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该工作组在推动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11年,当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时,欧盟也在解决欧元区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组主要关注与发达国家危机有关的问题,为新兴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带来收益,之后工作组一直专注于应对中低收入国家遭受的一系列负面冲击(疫情、中央经济体的货币紧缩)所引发的挑战。

框架工作组主要讨论当代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该小组不仅处理短期的经济问题,还深入研究结构性议题,并持续监测不确定性因素。框架工作组还讨论了政策协调的可能性,以推动全球经济稳健增长。

基础设施工作组专注于基础设施融资的多个方面。该工作组致力于解决如何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资源的问题,并特别关注因气候、能源和数字转型而引发的挑战,以确保有足够的金融资源用于基础设施投资。

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致力于发展可持续金融,以此作为确保全球增长和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向更绿色、更具包容性过渡的一种手段。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识别金融体系和市场中的障碍,并制定解决方案来克服这些障碍。2021年正式成立的SFWG为绿色金融发展制定了规划路线,每个国家每年根据规划路线确定的标准所取得的进展向公众开放。

成员国之间制定的补贴和方案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代表直接决定。该工作组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现有的税收挑战,所有国家都必须参与建设一个包容性平台。为此,预计所有相关国际组织都将提供技术支持,学术界和民间社会也将作出贡献。

GPFI (全球普惠金融伙伴关系)为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非G20国家和相关利益攸关方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平台,以促进各国学习、知识共享、政策宣传和协调,这是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行动计划的主要执行机制。自2010年韩国担任GPFI主席国以来,各国一直在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出积极的声音。该工作组通过提高可持续正规金融服务的质量,为家庭和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作为支持生产力的工具之一,普惠金融工作组致力于推动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普惠金融具有帮助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的潜力。

金融部门问题由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直接讨论,没有专门的工作组。此外,也会讨论有关金融稳定的问题,以及制订有关的解决方案。会议议程大致上反映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及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议程。国际清算银行负责协调由国际清算银行积极参与的相关委员会,例如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和市场委员会。

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使命是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协调国际组织在全球制定的规范标准,制定相关的监督政策。为了全球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委员会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以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2010年正式启动的B20是G20全球商界对话论坛,旨在就每个轮值主席国提出的优先事项确定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发展。商务20通过工作组和行动委员会开展工作,向G20和其它国际组织提出基于共识的政策建议。

民间团体与G20国家的接触始于2010年,但作为G20官方配套活动的民间20是在2013年确立的。民间20为世界各地的民间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向G20发出非政府和非商业的声音,并能够以结构化和持续化的方式为G20做出贡献。

2011年,劳工20峰会在法国首次正式举行,该峰会由法国担任主席。劳工20峰会汇集了G20国家的工会领导人,旨在提供分析和政策建议以解决劳工相关问题。

议会20小组成立于2010年,当时加拿大担任G20主席国,由G20国家议会发言人领导。该小组的主要目标是将议会层面纳入全球治理中的一环,建立坚实的政治支持,并确保议会决策在国家层面上得到有效实施。

在2017年德国担任主席国期间,科学20成立,由20国集团成员国的科学院组成。该小组旨在向决策者提供科学建议,这些建议是建立在基于科学共识的基础上的。科学20的目标是利用科学知识来支持政策制定和全球发展。

2022年,印度尼西亚建议成立最高审计机构20,该论坛旨在讨论全球范围内最高审计机关在确保透明度和问责制方面的问题,促进G20成员之间的合作。

初创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催化剂。它们提供特定平台以促进跨境合作和推动创新,促进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初创企业20参与小组建议由印度担任主席。

Think20作为G20官方认定小组,于2012年墨西哥担任主席期间成立。它聚集了全球智库和高级专家,是G20的智库,旨在探讨国际社会经济问题。智库20提出的建议被整合为政策简报,并提交给G20工作组、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峰会,以协助G20实施具体的政策措施。

城市20或U20是一个由G20国家的城市组成的城市外交倡议,旨在推动城市之间的持久交流,并强调城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重要作用。自2017年成立以来,U20一直通过聚集城市代表和领导人来讨论城市发展的具体问题,为G20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内容。

妇女20是由一群妇女组成的小组,于2015年土耳其担任主席期间成立。其主要目的是实施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通过的「25×25」目标,即在2025年之前,减少劳动力参与中的性别差距,并将其缩小25%。W20的重点是促进「性别包容的经济增长」,主要包括劳动包容、金融包容和数字包容等。

在2010年,青年20年首次举办了专业会议,该组织旨在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表达对G20有独特想法的平台。青年代表们可以在会议上提出一系列对G20领导人的建议,并引起领导人的重视。

2008年11月15日,G20首次领导人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标志着G20从财长会议晋升为领导人会议级别。此次会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大规模救市行动之后召开的,标志着各国应对金融危机进入了新的阶段。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人就金融危机的起源、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增长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制定了一项行动计划来应对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行动计划的重点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加强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方面。

会议结束时,与会领导人发布了一份支持全球经济稳定和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宣言。在宣言中,各国承诺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并推动实施必要的世界金融体系改革,以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宣言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更应反对保护主义,反对为投资、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以及采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口措施。

G20峰会

2009年4月2日,伦敦举行的G20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结束美元主导时代。与会领导人同意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其中包括将IMF资金规模增加到7500亿美元。会议还强调了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包括监管对冲基金和对拒绝合作的避税天堂实施制裁。此外,会议决定建立一个金融稳定委员会,对全球风险进行监测,并赋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发言权。会议还承诺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在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减排协议。伦敦首脑会议旨在通过集体行动稳定世界经济、确保复苏和就业。会议商定了相关实际行动,包括恢复经济提速信心、加强金融监管、资助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建立包容性的绿色和可持续复苏。

在各方的妥协与不懈努力下,G20伦敦峰会达成了超出预期的共识。这次峰会不仅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入了应对经济衰退所需的资金,还实施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措施,旨在重塑国际金融体系。这些措施包括解决避税天堂和监管对冲基金等问题。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增发2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伦敦峰会上,奥巴马表示,此次会议展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实力,标志着全球经济新时代的开始,世界经济的规则不再仅由西方国家决定。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也意识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注至关重要。然而,他也提醒说,这次金融危机同样给发达经济体敲响了警钟,他们也需要接受更严格的监督。

G20峰会

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举行了第三次G20领导人峰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重要议题。在匹兹堡峰会的《领导人声明》中,领导人们达成共识,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他们承诺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支持经济活动,并坚持直到经济复苏稳固下来。此外,领导人们决定推动新兴市场和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至少5%以上的份额,并增加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至少3%的投票权。各方还承诺注资超过5000亿美元,用于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借款安排」机制。他们还承诺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针对银行资本,领导人们决定制定一套各国均可接受的规章制度,以改善其数量和质量,并将在2012年底前全部实施。对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们承诺将竭尽全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协议。最后,领导人们确定下两次领导人峰会将在加拿大和韩国分别于2010年6月和11月举行,并期望未来每年举行一次。2011年的峰会将在法国举行。

G20峰会

2010年6月,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四次G20领导人峰会。峰会呼吁加强国际金融高管人员选拔机制改革,减少财政赤字,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力求在首尔峰会举行前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改革。与会国家还同意要求银行增加资本额。会议强调了G20集团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和推动经济复苏。在G20多伦多峰会召开时,大多数国家正在从全球经济衰退中逐渐恢复。然而,高失业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给各经济体带来了严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峰会后的文件中指出,迅速减少赤字可能会严重拖累经济增长。该组织坚持认为,平衡的公共支出可以稳定债券市场,通过降低利率来减少政府支出,并鼓励私人投资。它还建议像中国这样主要依赖贸易顺差的新兴经济体应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增加国内支出,促进国内需求。

会议发布了《G20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在发达国家减少财政赤字、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改革以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强调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峰会还达成了”相互评估程序”,旨在协调全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预计在中期实现全球经济总量增加2.5%,创造数千万就业岗位,并使数千万人摆脱贫困。

G20峰会

2010年11月,首尔举行了G20领导人第五次峰会,这是首次在亚洲举行和在「新兴市场国家」召开的G20峰会。此次峰会被认为对G20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峰会的主要议题包括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问题。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首次将发展议题纳入了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中,并通过了「首尔发展共识」和跨年度行动计划。此外,与会国领导人还通过了《G20集团首尔峰会宣言》,对当时的经济复苏和长远全球治理问题提出了解答,并承诺在全球性议题中做出努力。

第五次峰会的首要议题是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峰会就项目收支平衡议题达成了一项「相互评估进程」及其相关讨论。然而,由于很多经济体对美国提出为经常项目设定量化上限的提议表示质疑和反对,该提议未能得到采纳。相反,G20集团决定由「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工作组研究制定相关「参考性指南」,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2011年上半年进行讨论。这一决定体现了G20寻求互利共赢的正确做法。其次,首尔峰会再次强调了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并支持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以上的份额转移至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代表性不足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谈判多年未有结果,该改革是基于实际形势而来,并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增强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加强基金组织自身的合法性、可信性和有效性。第三,与货币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首尔峰会对汇率政策与协调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了韩国庆州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成果,缓解了人们对「货币战」的担忧。特别是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人们对热钱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担忧加剧。峰会指出应该保持警惕,减少可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风险。最后,与会领导人承诺加强全球金融网络建设和加强金融监管。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主题为《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各方应以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着眼于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再接再厉,共同努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G20峰会

第六次G20领导人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至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该峰会着眼于维护和巩固经济复苏的势头,尤其在世界经济面临新危险的背景下。峰会的核心议题包括世界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等问题。尤其关注了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并强调了G20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峰会呼吁建立一个更稳定和能抵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在通过的《增长与就业行动计划》中,G20集团成员承诺在短期内应对经济危机并恢复金融稳定,同时加强中期的经济增长基础。所有成员国都将进一步推动结构改革,挖掘潜在的增长动力,促进就业,并增强各国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强调,戛纳峰会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拥有足够资源发挥作用,并随时进行新的增资;二是采取一切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三是强调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峰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合力推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方面的立场和主张。

G20峰会

墨西哥在2012年担任G20轮值主席国,其主要目标是推动建立更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并考虑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优先事项。墨西哥在担任主席期间的优先事项包括经济稳定和结构改革,以促进增长和就业;加强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改善国际金融架构,以适应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和气候变化应对。此次峰会通过了《G20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领导人宣言》,强调G20集团仍然致力于寻求强劲、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为此,G20集团将共同努力,加强需求和重建信心,通过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金融稳定,为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而努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峰会通过了《洛斯卡沃斯增长与就业计划》,旨在促进各方的合作。该计划强调全球经济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显著增加,与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是增加需求、促进增长、重建信心和保持金融稳定,以改善全体人民的就业前景。此外,峰会还批准了《洛斯卡沃斯责任评估框架》,用于评估各国在财政整固、货币和汇率政策、结构政策等方面的进展。峰会还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560亿美元,并强调了开放、可预测、有规则可循、透明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保障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地位。

关于国际社会关注的欧洲债务危机,G20峰会宣言指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该地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改善金融市场运作,并打破主权债务与银行债务之间的恶性循环。与会各方都期望欧元区能够与希腊政府通力合作,确保希腊在欧元区内继续朝着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也支持欧洲向更加一体化的金融体系迈进。此次会议宣言还强调了有效的全球和地区安全防护网的重要性。许多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在峰会期间宣布增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其中,中国提供了430亿美元的资金,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墨西哥各出资100亿美元,南非出资20亿美元。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稳中求进 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致力于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稳定的政策主张。

G20峰会

2013年9月5日至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是G20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议。峰会通过了涉及12个领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圣彼得堡宣言》,明确了世界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是增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促进更高速度的增长和改善就业情况。峰会的主要焦点集中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两大主题上,强调将创造更多的生产力和更好的工作作为各国政策的核心。其目标是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减贫和增强社会包容性。宣言承诺采取更广泛的行动来切实增加就业,其中包括改善营商环境和创造正式的、产出更高的工作岗位;投资技能教育和终身学习计划,提高人们的技术水平和就业前景;投资于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和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工资谈判、国家工资设定体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来提高就业质量。此外,宣言还提出了制定国别计划或采取一系列就业行动,并将在下届布里斯班峰会上进行进一步讨论。宣言还特别强调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领域的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促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峰会也关注了发展议题,宣言强调缩小发展差距和支持强劲、可持续、包容和灵活的增长是增长和就业这一总体目标的关键。宣言特别关注了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包容、人力资源发展、包容性绿色增长和国内资源流动性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领域的相关计划和下一步行动安排可被视为首尔峰会达成的跨年度发展行动计划的延续。在金融领域,宣言主要涉及打击避税和提高税收透明度、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金融规管、提高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等四个方面的规范发展。此外,宣言还回应和部署了影子银行、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等问题。为确保之前的承诺得到延续与实施,俄罗斯倾注精力与合作伙伴合作,推动G20议程上的传统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全球经济状况、《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协议》的实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创造、货币和金融监管及监督体系的改革,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公式和份额改革,以及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推动国际发展、加强多边贸易和反腐败等。俄方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这些议题,确保G20能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框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国政府在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包括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和利益融合,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习主席强调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他敦促各国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在竞争中保持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习主席的主张受到与会各国广泛接受和认同,许多中国观点和建议都被纳入了《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这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的地位与作用,并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

G20峰会

澳大利亚2014年G20峰会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布里斯班举行。峰会就增长和就业、经济韧性和加强全球机构这三个主题取得了成果。领导人聚集在布里斯班峰会上,讨论了全球经济面临的关键挑战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G20决定在未来5年内,将G20成员国的GDP增长提高至2%以上。同时,他们同意根据《布里斯班行动计划》和相关的增长战略,推动经济增长并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为了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导人决定建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此外,他们还致力于通过G20能源合作原则来改善能源领域的合作,加强能源市场的运作。另外,为了缩小男女劳动力参与率差距,领导人设定了布里斯班目标,计划到2025年将该差距缩小25%。为了加强金融监管和打击避税行为,领导人同意进行改革。最终,峰会达成了《领导人公报》《布里斯班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埃博拉的独立声明。

参与峰会的领导人们一致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里斯班峰会公报》,核准了《2015-2016年G20反腐败行动计划》,旨在支持经济增长和应对风险。他们同意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加强司法互助、返还腐败资产以及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他提出了三项行动建议,即推动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及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呼吁各方成为经济改革的伙伴,全面落实增长战略,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从而转变其仅限于周期性复苏的局面。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并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2015年,土耳其担任G20轮值主席国,并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安塔利亚举办了领导人峰会。其目标是专注于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增长、增加投资,并履行之前的承诺。土耳其根据三个「I」字来定义其G20轮值主席国的优先事项,即「包容性、投资和实施」。26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领导人峰会,与会者达到了13000人。在峰会的开幕式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首先欢迎了各国代表团团长,并进行了家庭照片合影。在峰会的第一天,各国领导人参加了「发展与气候变化」工作午餐、题为「包容性增长:全球经济、增长战略、就业和投资战略」的会议,以及「全球挑战: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工作晚宴。领导人们在题为「增强复原力」的会议上讨论了金融法规、国际税收、反腐败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问题。贸易和能源是工作午餐的重要议题。最后,首脑会议通过了安塔利亚行动计划的公报。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2016年9月4-5日,中国杭州成功举办了第十一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峰会主题为「迈向创新、活力、互联互通和包容的世界经济」。与会者广泛讨论了四个关键议程项目:开辟新的增长道路、实现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的更有效和高效、促进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实现包容和互联的发展。

此次峰会正值世界经济增长和G20转型的关键时刻,因此备受各方期待。峰会最终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和28份成果文件。这些成果文件不仅反映了各方共同努力应对挑战的精神,也为世界经济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二十国集团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和《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等实际行动计划的通过,体现了各方对共同发展的承诺。杭州峰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G20不仅服务于成员国,也致力于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服务。这凸显了中国作为峰会东道主的独特视角。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的口号下,2017年的G20峰会在汉堡举行,着重强调在当今仍然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上的切实多边合作。在防范大流行病和应对微生物耐药性方面,G20建立了非洲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与非洲契约》,重点关注可持续投资和机会。在汉堡举行的G20峰会上,通过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如G20汉堡气候和能源增长行动计划,以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并推出了汉堡更新计划,以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此外,G20重申了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包括对可持续供应链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承诺;通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加强反恐能力;采取具体措施,促进妇女权力和两性平等;并强调需要解决流离失所的根本原因,并满足难民和移民的需求。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2017年12月1日,阿根廷接任20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任期至2018年12月1日。这是首次由南美洲国家主办G20首脑会议,对全球经济治理论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论坛为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展示对国际合作、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的承诺,并确定全球主要挑战。阿根廷已经展现出了成功主办会议的能力,并在国际贸易、钢铁产能过剩、巴黎协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作用以及解决2030年议程等敏感问题上达成共识。在「为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共识」的座右铭下,这些问题在2018年G20中具有战略意义,并确定了阿根廷轮值主席国的三个优先事项:「劳动世界的未来」、「发展基础设施」和「可持续的粮食未来」。G20议程以人为中心,而性别平等则是阿根廷提倡的重要议题,在论坛的各个工作组中都被纳入考虑。

在过去的一年中,阿根廷举办了60多次会议,其中包括10次部长级会议,地点遍布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以及内乌肯、布宜诺斯艾利斯、门多萨、米西奥内斯、圣达菲、胡胡伊、萨尔塔、图库曼和火地岛等省。在金融、就业、教育、数字经济、农业、卫生、贸易和能源等领域,各国部长发表了声明。阿根廷一直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努力为会议提供更广泛和包容性的愿景。作为轮值主席国,阿根廷促进了成员间的对话,并力求突出工作组框架内达成的协议。这些成果体现在实质性的领导人公报中,甚至在国际议程中的敏感议题如贸易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反映。阿根廷通过这种方式着眼于共同立场的重建,与过去的敌对态势不同。尽管这些立场可能不像过去那样雄心勃勃,但成员国认识到现在是重新建立共识的时机。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2019年,日本首次在大阪主办了规模最大的G20峰会,与会者包括G20成员、8个受邀国和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各主要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共同解决与世界经济相关的重大问题。在全球化变革引发的全球不安和不满中,日本担任轮值主席国,确保G20通过G20大阪领导人宣言向世界发出强烈信息。其中包括促进自由贸易和创新引领全球经济增长,解决不平等问题,为环境和全球挑战作出贡献等各个领域。

这次G20峰会在美国挑起与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印度和土耳其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以及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举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以”美国优先”为政策主张,全面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给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机制和整个全球治理体系带来了严重冲击。预计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议题将成为与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沙特阿拉伯王国在利雅得成功举办了二十国集团(G20)虚拟峰会。此次峰会中,G20领导人表达了他们在全球协调行动、团结与多边合作、地球保护以及塑造新的领域方面的承诺。他们更进一步承诺共同努力,克服COVID-19大流行,重振经济增长,并建设更加包容、可持续和有韧性的未来。G20领导人决心帮助弱势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帮助它们抗击这场全球流行病的挑战。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意大利担任主席国,主持了二十国集团峰会,会议在罗马举行。除了G20成员国,还有六个受邀国家(西班牙、荷兰、新加坡、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和汶莱、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和东盟),以及九个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峰会以「人类、地球、繁荣」为口号,分为三个主要会议,讨论了与卫生危机相关的宏观经济全球发展、环境和气候挑战的解决方案,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峰会还举办了两个专门讨论中小企业金融包容性(重点是女性领导的企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私伙伴关系的活动。峰会通过了一项领导人宣言,强调了在国际税收、特别提款权、建立卫生融资工作组以及全球疫苗供应和获取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尤其是对支持脆弱国家和G20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的支持。此外,意大利轮值主席国还宣布正式接受了《马泰拉宣言》,致力于到2030年在全球种植一万亿棵树的共同目标,并通过实施「实现和超越布里斯班目标的路线图」表达了对女性赋权的支持。最后,峰会还认识到文化是G20的重要议题,并在反腐败斗争中采用了创新工具。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第17次G20领导人峰会于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巴厘岛举行,由印度尼西亚担任轮值主席国。本年度,G20各场部长级会议、工作组级会议和参与小组会议已经密集召开,这次峰会将是G20全年进程的顶峰。峰会的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备受各方关注。这不仅是因为G20国家和其他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可以借此机会展开双边与多边外交,也因为2022年被认为是一个「特殊之年」。自年初以来,许多国家调整了防疫政策,俄乌冲突加剧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紧张局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通胀、加息和可能的长期衰退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

G20峰会

图片参考资料

2022年9月13日,印度外交部宣布,印度首都新德里2023年9月9日至10日举办第十八届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然而,在2023年6月8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确认了一个重要消息,即印度将不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参加这次G20峰会。会议强调,印度担任主席国的任期将致力于实现「包容、雄心勃勃、以行动为导向和果断」的目标,并将努力使二十国集团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人民的二十国集团」。印度在会议中确定了六个共同优先事项,其中包括公共数字产品和数字基础设施、气候行动、气候金融和技术合作、清洁,可持续和包容性能源转型、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女性主导的发展以及多边改革。印度担任主席国期间将把「数据促进发展」作为重要议题。

在巴西,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将下一次峰会定于2024年11月18日和19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1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以及非洲联盟和欧盟将出席。

G20的兴起,照顾了成员国的利益。促使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强,发达国家继续通过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扩大保持发言权和影响力。新兴国家的崛起和世界经济权力格局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推动了世界新秩序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突破。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充当了世界经济秩序演进的催化剂。这种渐进式改革反映了现实的力量对比,是世界经济秩序成功转变的重要原因。

其次,以G20机制的形成为标志,世界新秩序的构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机制中,全球经济治理找到了一个主要平台,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这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向纵深发展。G20机制所展现的「新多边主义」特点,即包容不同类型的政府和市场、建立更负责任、更广泛代表和更高效的多边协调机制以应对全球挑战,将对世界政治、安全和其他领域的新秩序建立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然而,G20机制的形成并未导致其他相关机制的消亡。G8机制将通过自身调整继续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在G20框架下扮演新的角色。法国主张的G13或G14以及美国学者提出的G2,也可能以某种形式保留或出现。此外,东亚合作进程中出现的10+1、10+3、10+6等多种机制,是否会促成一种类似佛朗西斯·福山所说的「多边的多边主义」世界治理模式的形成,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世界秩序通常基于一定的国际格局,但世界秩序并不仅仅是国际格局的被动反映。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G20机制的形成将有利于中国等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捍卫自身权益并促进自身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